您的位置: 首页 >银行>广西银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罗军: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广西农商联合银行 发布时间:2024/12/12 点击数: 【字体:

12月1日,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经济前瞻论坛2024年会·2024农村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走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来自国家有关部门、高端智库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军受邀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题演讲。

微信图片_20241212181211

会议现场

以下为主题演讲实录:

罗军表示,广西农商坚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广西首家迈进资产、存款规模“双万亿”的金融机构,始终把“三农”作为金融服务的主阵地,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实践,以占全区银行业约24%的存款,发放全区约25%的小微企业贷款、33%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35%的涉农贷款、49%的个体工商户贷款、61%的农户贷款、99%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是根植八桂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头羊,也是广西唯一入围上榜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微信图片_20241212181216

罗军作主题演讲

罗军强调,广西农商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农村金融服务方向不偏离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确立了“深耕八桂、立足三农、振兴乡村、细作小微、衔接城乡、重龙特优、降险提质、改革增力”战略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确保党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是深化党建融合。深入推进“党旗引领+金融先锋”暨“万名农信党员进万村”工程,选派8300余名金融专员赴村镇(社区)挂职,实现广西村镇全覆盖,为乡村振兴凝聚有力的金融先锋力量,该工程入选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行战略,扎实推进金融科技、法律、涉农等领域“三个一千”人才引育工程,依托全国省级农信联社第二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打造金融人才小高地,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保障。

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大乡村全面振兴金融供给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强化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帮扶,对脱贫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只增不减,并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农产品消费帮扶,依托广西农商利农商城助力八桂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走出广西,为近2000户涉农商户上架6000款助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超13亿元,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评为“第二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

二是助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立足粮食安全,紧密围绕广西“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工程,强化“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推动林果蔬畜糖油茶等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助力打响武鸣沃柑、梧州六堡茶、柳州螺蛳粉等“桂字号”农业品牌。

三是完善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多渠道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扩面、提质、让利”。在线下,升级全区唯一的“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金融服务网络,打通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创新打造全国首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全国首家健康运动产业主题银行等特色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专业性。在线上,推广应用广西农商“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一体化、线上化、智能化,平台已累计走访有效客户720万户,授信超560万户,授信金额超5500亿元,用信户数150万户,用信金额2500多亿元。

优化涉农科技金融服务,激活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入园惠企”专项行动,在科技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科技支行,建立健全专列信贷规模、专属信贷产品、专门审批流程、专门评价模型等“四专”工作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累计支持科创企业1200多家,贷款余额296亿元。

二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强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产品创新,推广广西农商桂盛系列“科创贷”“专利贷”“商标贷”等产品,探索与地方证券机构、产业基金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合作,构建“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递进式金融服务路径,为科技型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充分满足相关企业的金融需求,实现“融智+融资+融技”有机融合,助力基层农技推广,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农业低碳转型发展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助力广西绿色农业发展,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设立147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持续扩大绿色贷款、绿色债券规模,保持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通过加强碳排放权、排污权、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林业、文旅等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广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是强化ESG风险管理与评估。在全国农信系统率先开展“环境与气候变化对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影响”课题研究,探索可实施可落地的气候风险管理框架,推动广西农合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加力布局养老金融,支持乡村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养老金融服务渠道。依托1.3万个便民服务点及流动银行服务车,使老年客户办理基础金融业务足不出村。半年内完成首批108个网点的升级改造,使“适老化”服务触手可及。同时,优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老年版本,提升支付便捷化,帮助我行236万60岁以上老年客户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二是优化养老金融产品服务。以金融社保卡为基础,围绕医、食、住、行、娱等多类服务场景,构建养老、备老金融生态圈。目前,我行制发金融社保卡3100多万张,占广西发卡量的60%以上;并将个人贷款产品申请人的贷款到期日年龄放宽至65岁,按揭贷款放宽至70岁,不断优化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体验。

三是助力银发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支持养老产业力度,重点满足居家养老、医养中心、康养旅游等产业的金融需求。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养老领域贷款20亿元,贷款余额80亿元。

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提升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力,升级推广“桂数耘”涉农数据标准共享平台,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数据标准,优化数据质量,丰富数据资产,优化数据应用生态,让数据“可见、易用、好懂”。

二是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在全区同业首创个体工商户“全景画像”视图和批量主动授信服务模式,做到“无感授信”“应授尽授”,累计对220万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主动授信超3500亿元,覆盖面达83%,用信金额超1100亿元,该项目纳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库,作为创新监管工具项目纳入监管沙盒;并荣获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2年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三是提升数字化风险控制能力。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智能化技术构建全行级“智能风控系统”,针对行业、产业、客群、产品、渠道、网点、客户经理实施差异化或组合式风控,从制度、产品源头控制信贷风险。该项目获评第五届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改革创新十大案例。


终审:韦安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