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遇见信仰:青苗实践团追寻文秀精神的百坭印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青春报国、无私忘我”的黄文秀精神,北方工业大学青苗实践团走进广西百坭村开展实践学习。在这里,每一寸泥土都深深烙下文秀书记奔走的足迹,每一扇斑驳的木门后都珍藏着关于奉献与成长的动人故事。当吱呀作响的门扉轻轻开合,实践团的指尖触到了那些在时光中愈发鲜活的温暖记忆。
第一位打开家门的村民,是当年接待黄文秀书记进村的人,他至今记得文秀书记初来乍到时的模样。“文秀书记刚来的时候就住我家毛坯房里,我妈有白内障,我常年在外打工,她了解情况后,每天上村前,总会先进家帮我照顾一下老妈。一来二去,这里就真的成为了她第二个家。”后来,他家的毛坯房渐渐换上亮堂的瓷砖、崭新的家具,可文秀书记住过的那间小屋,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子。直到文秀书记因公殉职后,村民们看到她老家那栋歪斜的土坯房,才恍然大悟——这个总把笑容挂在脸上、把村民的事当自家事的姑娘,哪里是什么“高官子弟”,她只是把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给了百坭村。那栋村民意想不到的破旧老屋,藏着最动人的答案:文秀精神,是无私奉献,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却从不让人看见背后的风霜。
文秀书记的实干精神滋养了上千亩的砂糖桔。班统茂是第一批被文秀书记选中的“致富带头人”之一。外地的货商慕名而来,一颗颗走出大山的“金疙瘩”,让班统茂再也无需每天步行往返八个钟去县城卖货,开上了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班统茂讲着自己家中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仿佛文秀书记笑着走进家中的场景又在脑海浮现。他眼眶红润,未语凝噎,说到:“其实我每天都会接待从各地赶来采访的人,但我并不厌倦,我会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说文秀的故事,一定要把文秀书记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句话多么朴实又让人动容。这份在烟火气里扎下根的实干,正是文秀精神最鲜活的模样。
深山百果屯,蕴藏着质朴的传承精神。实践团真切感受到了文秀书记当年沟通的不易。“北京来的大学生哟,快尝尝新摘的青瓜!”一位阿婆拉着实践团成员的手,往成员兜里塞着还带有露珠的青瓜。她们或许说不清乡村振兴的深意,却牢牢记得当年文秀书记也是这样背着帆布包,踩着泥水路进山,挨家挨户问需求、记心愿。如今,家家户户的院坝里堆着饱满的谷物,灶台上炖着喷香的腊肉,招待客人时的热情劲儿,就像招待自家亲人。从曾经的自给自足到如今的慷慨分享,这悄然改变的生活里,藏着对文秀精神最质朴的传承。
此次百坭之行让实践团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源于精神的传承力。黄文秀优秀品质赋予乡村扎根实干的韧劲,农业与红色资源赋予乡村生生不息的朝气,二者交融,既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又为基层治理凝聚力量。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始终铭记这份精神滋养,用青年行动让文秀精神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让百坭故事在乡村振兴中续写新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