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八桂北,筑梦湘江畔
——全州农合行“农”墨重彩描绘金融助农新画卷
“一山一石一丰碑,一草一木一忠魂”。90年前,中央红军在贯穿全州县的湘江两岸展开一场殊死决战,红军战士用炽热的鲜血谱写了长征的壮丽诗篇。90年后,湘江战役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历久弥新。全州农合行作为根植桂北大地的地方金融主力军,时刻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践行使命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中,调好多彩服务的油墨,润好金融助农的画笔,运用金融画笔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起笔”支农支小
画卷展出惠农便农的多彩图景
全州县是农业大县,是中国金槐之乡,素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之美誉。粮食年播种面积和产量达110万亩、40万吨;柑橘、葡萄等特色水果产业年产量超百万吨;金槐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11亿元。作为全州地方金融的主力军,全州农合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理念,聚焦乡村振兴,将天湖街支行、龙水支行打造成乡村振兴特色支行,截至10月末,天湖街支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16亿元,贷款余额2.09亿元,比年初上升1097万元;龙水支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9730万元,贷款余额1.01亿元,比年初上升1272万元,为服务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加大对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全力支持农业产业生产,将服务“三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力推广“新农贷”“乐农贷”“易农宝”等支持农村经济生产的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度。
2021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全州考察调研的毛竹山村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全州县毛竹山村是距县城13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毗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脚山铺,山清水秀,民风淳朴。90年前,红军在脚山铺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构建起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90年来,红军血战湘江的英勇事迹代代相传,红军精神激励着毛竹山村人民奋斗前行。农特色产业要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02年,当地政府引导村民们通过引进种植葡萄来走上致富之路。光有想法但缺少资金怎么办?全州农合行主动上门服务,了解毛竹山村发展葡萄种植的资金需求,及时为村民办理“乐农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靠着农信社“输血”的30多万启动资金才逐步把葡萄种植发展起来,有效解决了种植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这么多年来,毛竹山村的村民们立足当地资源实际,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之路,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在全州农合行源源不断的“金融灌溉”下,从“毛竹村”到“葡萄村”,“穷山村”一跃变成“富裕村”,被认定为自治区提子葡萄种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获得自治区文明卫生村、绿色村屯等称号,成为广西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代表。
这一片红土地的变化,离不开毛竹山人民自己的拼搏努力,也离不开地方金融的大力支持,这是全州农合行支持地方“三农”特色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2024年以来,全州农合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4.87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6.54亿元,助推全县2万余户农户走上致富路。截至10月末,全州农合行涉农贷款余额达74.55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33.32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乐农贷”余额9.31亿元;种养殖专业户贷款“新农贷”余额1.12亿元。
“运笔”农产发展
画卷布满百业兴旺的美好画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这其中金融的力量不可或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每一位全州农合人深深烙印在心里的使命。近年来,全州农合行坚持将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扎实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牢牢抓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做精做优深加工这一主题,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本地优势产业发展为抓手,创新金融产品,强化科技赋能,有效破解涉农小微企业主体的融资难题,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壮大,为农特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农合智慧、农合方案和农合力量,桂林鑫晶琳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这其中一员。
鑫晶琳成立于2019年,主要以桂林磨浆干米粉、芋圆以及速冻调制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主,设有4条干米粉加工生产线、2条芋圆加工生产线及1条速冻调制食品生产线。企业刚成立之时,由于投入资金过大、固定资产少,加之疫情的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匮乏,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当中。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全州农合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核实情况、收集材料、签订借款合同,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其成功发放200万元贷款,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非常感谢全州农合行的雪中送炭,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让我们企业可以继续经营,真是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的困难。”鑫晶琳的老总如是说道。从最开始的贷款资金200万元,到如今的信贷支持3000万元,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全州农合行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如今鑫晶琳已然成为全州县的农特产业龙头企业之一,荣获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食品生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同时鑫晶琳以工业振兴带动乡村发展,分别在全州县文桥、龙水、东山等6个乡镇成立合作社种植水稻,在安和镇建立香芋种植基地,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
全州农合行也全力支持涉农产业链发展壮大,围绕乡镇特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一行一品”,创新推出“稻穗贷”“香芋贷”“金槐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打破种植户所遇资金瓶颈,依托“整村授信”“桂盛富民平台”等业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提供“送贷上门”服务,有效降低种植户融资成本,让农户迅速获得资金支持,为缓解农业生产产业链资金紧缺问题蹚出了一条新路子。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个体紧密融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州农合行已创建验收11个信用乡镇,164个信用村,已评定信用户16.92万户;信用村贷款余额2.15亿元;“稻穗贷”余额1.45亿元;“金槐贷”余额1504万元;“香芋贷”余额538万元。
“落笔”党建铸魂
画卷呈现党旗飘扬的靓丽景象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回馈是奋进。长征精神在一代一代传诵,红色金融的红色基因在桂北这片革命土地上遍地盛放。作为起源农村的金融机构,全州农合行牢记“农合姓党”,以强基固本为基础,在基层堡垒中凝聚合力,使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全州农合行切实落实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创建10个党建品牌,自上而下打造特色党建品牌矩阵。该行深挖湘江战役红色元素,将才湾党支部、安和党支部打造成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形成品牌效应,让服务群众之花“花满天下”;同时结合深化“党旗引领+金融先锋”暨“万名农信党员进万村”工程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抓手和载体;精心选派112名优秀信贷员到全县各乡镇行政村担任金融专员,做到了金融专员挂点村屯100%全覆盖,实现村村有专员、户户有服务;县城网点借鉴“进万村”经验做法,选派26名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到街道、社区等挂任金融专员,不断提升农合金融服务覆盖面及便捷性。在全州农合行党委“主力军”的带动下,各党支部以党建共建为桥梁,延伸党建服务触角,构建政企单位、18个乡镇、274个村委等积极协作、广大党员充分参与的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格局,汇聚多方合力,推动党建服务“三农”“春风化雨”,擘画乡村振兴。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全州农合行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城乡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各环节,进一步打通了融入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全州农合行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深植心底,在“乡村振兴金融专员”派驻工作中,注重增强“理”的触达,把握“助”的成效,赓续老一辈农信人的“背包精神”,“昼访夜谈”架起“银村”党群连心桥。白天党员们有序深入田间地头、沿街商铺现场,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进行面对面访谈交流,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存在的困难,收集群众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信息建档、做好数据分析,把群众的“心愿清单”变成“服务清单”。晚上党员们变身“金融知识传播者”,到各村落村民饭后乘凉聚集地,以“金融夜市”“金融夜摊”的授课形式为村民答疑解惑,手把手教会互联网金融,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等金融安全知识,解读金融产品政策,增强村民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村民既享受金融服务又知晓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知识获得感。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派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服务群众达7000人次。
同时紧贴社会群众需求,该行组建“全心全益”志愿者服务大队,参与村委建文创卫、社会服务、金融宣讲、乡村振兴等工作。自2015年开展“全心全益”志愿服务以来,累计为客户提供金融志愿者服务上千次,29个网点平均每周外拓提供金融服务次数超过3次,服务群众达25万人次,以金融“向下”扎根,促进“三农”“向上”生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桂北金秋,湘江边岸;英雄史诗,不朽丰碑。如今,多彩的金融画笔正在桂北大地的俊美线条中挥洒淋漓。未来,全州农合行行将继续赓续红色血脉,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在这片红色革命土地上奋力描绘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壮美广西的新画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