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桂林分行:不忘初心 金融为民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桂林分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纪实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桂林分行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丰富内涵,自觉扛起肩负的使命担当,在挖掘和传承好“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上下功夫、见真章,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好地走进百姓生活,助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5年工行桂林分行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也是自2009年首次获奖以来,连续六届、累计十六年摘得这项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近三年分行经营效益呈跨越式发展,呈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桂林分行成立于1984年,下辖本部17个内设部室、一级支行11个、对外营业网点44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主动融入桂林市区域经济发展,支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坚持党建筑基,打造“党建+N”五色堡垒,锻造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
分行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文明单位建设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打造党建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打造“党建+N”特色品牌。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党建+N”模式铸就“红、金、蓝、绿 、青”五色堡垒。“红色”即坚持从政治性出发,体现初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注重党建创新与实践红色精神相结合,搭建联学联建平台,借助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等革命教育基地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课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把红色基因注入党员干部的血液中。“金色”即坚持从人民性出发,强调服务至上,淬炼金色招牌。发挥“全国文明单位”金色招牌效应,全面推进优质文明服务,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持续做好青年人才工作,不断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幸福感。“蓝色”即坚持从前瞻性出发,久久为功,打造蓝色工程。夯实对公提升基础服务能力、重塑客户发展、聚焦GBC+基础性工程、夯实资源配置,构建“‘四梁八柱’体系、奠定人才队伍、抓好作风革命效能建设、筑牢干部精神”四大基石。“绿色”即坚持从发展性出发,服务实体经济,深耕绿色生态。聚焦国家战略围绕桂林大美漓江旅游升级、支持美丽、绿色、数字乡村振兴建设等战略发展目标,加大区域绿色金融供给,不断赋能“绿水青山”。“青色”即坚持安全性出发,强调从严治行,永葆清(青)廉本色。强化资产质量安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好“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工作要求。通过打造“党建+N”五色堡垒党建品牌,有效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使各项工作出亮点、出特色、出成效。
建立“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工行桂林分行自2009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来,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使文明创建工作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深化“党建共建+企银携手”,树立“劳模创新+示范引领”,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构建“党建+军民共建”特色服务模式。桂林是一座全国双拥模范名城,分行积极响应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党建+军民共建”模式,创新搭建“工行驿站+拥军”场景特色网点,构建“一站式”绿色通道,营造“兵至如归”温馨环境。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驿站”,积极协助解决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后院后代”难题。组建青年讲师团,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军营”活动。运用“移动银行车”将智慧金融服务送达偏远驻地。深化GBC联动,依托总行“军队工程投资监管系统”,成功为代建工程开立账户并上线系统,赋能军队改革建设。
突出文化领航,赓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最好”企业文化精神,打造“一支行一特色,一部室一亮点”文化矩阵
赓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最好”精神理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最好”自1999年提出,是一代代桂林工行人心中温暖的成长记忆和奋斗“图腾”,更是员工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强大动力、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多年来涌现出陆远明、姚建荣、罗凤才等一批全国级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典型,激励着全行员工砥砺奋进。享誉全国的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李向群储蓄所”、“雷锋所”传承和发扬人民英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伟大精神,发挥标杆网点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
创建“一支行一特色,一部室一亮点”文化矩阵。2025年,分行注重发挥文化润心化人、赋能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一支行一特色、一部室一亮点”文化矩阵,以文化的力量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各支行和各部门结合自身团队特点、专业特色、当地资源禀赋以及发展愿景等要素,共推出了28个特色文化理念,形成了全州支行“血色全州、突破重围”文化、阳朔支行“绿色阳朔、融通未来”文化、分行办公室“坚如磐石”文化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富有地域和专业特色的文化矩阵,丰富了工行桂林分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时代意义,用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守人民至上,践行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工行桂林分行坚持以“家国情怀”为魂,以“金融报国”为本,聚焦“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聚焦科技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聚焦服务专精特新企业,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融资难”特点,创新“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产品,优化审批流程,为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绿色工厂提供7000万元项目贷款,支持其“汽车超级电混系统曲轴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助力其建成后形成年产36万件、年销售收入1.57亿元的能力。截至2025年8月末,已为93家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企业建档,批复科技金融贷款8.7亿元,投放2.6亿元。有效助力区域科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彰显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专业能力。
聚焦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紧扣桂林“2025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目标,积极对接重点生态文旅项目,综合运用项目贷款、科技金融等工具,创新“金融+文旅+科技”服务模式。信贷资源精准投向“漓江景区”“遇龙河景区”等核心区域,支持生态修复、环保设施升级和低碳旅游开发。绿色融资覆盖节能降碳、污染防治及资源循环利用三大领域,有效推动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服务网络延伸至桂林全辖12个县区,支持兴安、全州等多县风电项目建设,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山水保护+产业升级”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截至2025年8月末,累计投放绿色贷款4985万元。
做实做优普惠金融。稳步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首获2024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一级行。创新“普惠+文旅”新模式,推出“民宿快贷”等产品。围绕龙头企业、新型农业主体、合作社等涉农领域客群,大力推广新投产线上产品——兴农e贷,实现乡村振兴服务多触角延伸。构建“线上供应链+数字乡村”服务矩阵,发挥“工银兴农通”平台优势,引“普惠活水”浇灌千家万户。
竭诚服务养老领域。深度融入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成功中标“桂林市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商业银行资格”,2025年上半年已成功开立养老机构监管专户7户;推动年金业务发展,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8.4亿元,较年初增幅8.9%;企业年金存量受托客户较上年新增18户,增幅达58%。成功上线运行工行系统内首个“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存管账户三方监管系统”,为养老机构提供安全、规范的预收费资金存管服务。
创新发展数字金融。在全区系统内率先完成商户AI大模型审批系统应用,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推动Deepseek本地化部署赋能个贷核销组卷工作,显著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与规范性。投产上线某中小学教辅教材在线选购平台,创新构建“线上选购+便民支付+智能清分”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教材缴费流程繁琐、资金归集效率低等痛点,实现了便民惠民与银校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截至2025年8月末,平台已高效服务师生用户超5万人次。发明的《冠字号数据的处理方法、处理设备和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的上线运用显著提升操作灵活性及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因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在优化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为防范金融业务风险构筑技术屏障,成为广西工行系统内首个获发明专利的二级分行。
以民为本,勇于担当,努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
工行桂林分行积极奉献社会,勇于担当责任,以务实、惠民的行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银行。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行领导带队深入全州县石塘镇白露村、白宝乡等地开展定点帮扶活动,近三年累计安排驻村帮扶干部24名,持续为脱贫攻坚注入工行力量。每年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百余名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及时送上党的温暖和关爱。
打造功能驿站。选址多家居民区聚集的网点,添加“工行驿站+养老”元素,配备齐全轮椅、拐杖、老花镜等用具,提升长辈客群业务办理的便利性、舒适度。为老年客户准备标准化的“零钱包”,确保日常零钱兑换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实现现金服务“零距离”。构建“工行驿站+公积金”站点,打造客户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
搭建贴心服务。高考期间遴选“爱心助考”点,为考生准备应试文具,解决考点外等候家长的休息、饮水等实际问题。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临时歇脚休息场所,免费提供茶水、风油精、充电口等用品,为夏热增添一抹清凉。利用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开展特色活动,为客户手写春节福字、对联创作、现煮汤圆;组织业务骨干走进建筑单位工地为农民工提供办卡、贷款咨询等金融服务,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立体生态化,更好的服务于民。
开展特色服务。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等活动,用金融温度温暖百姓“钱袋子”。打造反洗钱宣传教育基地,设置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区、视频宣教区、互动交流区、知识阅读区等,赋能网点新内涵。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志愿活动,构建“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的“五进”服务网络。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金融志愿活动200余场,用心打造一个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消费环境。
坚守人民立场,构建人才培育“四梁八柱”,增强队伍凝聚力
打造“暖心工程”。针对部分员工反映的就餐环境老旧、青年员工住宿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该行扎实推进基层网点食堂亮化升级工程与青年员工宿舍修缮计划。在食堂改造中,不仅更新了厨具设备、提升了卫生标准,还增设了菜品选择、改善了用餐环境;在宿舍修缮中,重点解决了设施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努力为青年员工打造安全、整洁、温馨的居住环境,切实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生活“硬条件”与“软环境”,让员工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紧紧围绕“建家、管家、爱家”的核心理念持续发力,通过建立健全职工之家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座谈倾听心声、落实困难员工帮扶慰问机制等,积极营造了温馨如家、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努力成为职工信赖的“贴心人”和坚强后盾。
加强队伍建设。着眼长远发展,系统构建“五篇大文章”人才培育“四梁八柱”体系。精心打造“薪火相传”导师制培养计划,常态化开展“金桂青语”全员阅读、“青年党员演说家”等特色活动。定期召开科技菁英、专业英才座谈会,搭建学习交流与实践锻炼平台。创新举办“AI金点子”劳动竞赛,激发青年创新潜能,提升全员科技素养。建立健全评优激励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岗位之星”等荣誉,充分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先后成立“魏学则劳模创新工作室”、“罗凤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姚建荣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才聚焦、创新公关、业务技能传承和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和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特别能战斗的服务队伍。
增强人文关怀。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关怀项目,例如开展“工银安盛杯”排球赛、“银企同行 竞绽活力”趣味运动会、八段锦健身兴趣班、“月满中秋·甜蜜烘焙”月饼与饼干DIY等活动,有效纾解员工压力。近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趣味运动会等精神文明活动超过15场次,参与员工逾3000人次。显著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将人文关怀深度融入分行文明基因,凝聚起全体员工向阳而生、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