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金融“双向合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国民经济的血脉,而地方性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中坚力量。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金融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融合和运用、形成赋能千行百业的“双向合力”,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走好当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时代考卷和必由之途。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稳金融工作“方向盘”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要走好广西金融发展的开拓创新之路,首要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创新运用始终遵循党的政治规则,确保金融改革发展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确保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领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党的领导全面嵌入经营管理、战略规划、风险管控等关键环节,把国家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实时更新至全行发展方向之中。重点聚焦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助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为核心任务,健全“战略-规划-计划”传导机制与重大项目库动态管理,通过地方性商业银行天然具备的“扎根当地、决策灵活、响应高效”独特优势,引导资金精准投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生态循环的建立,有效承担“连接器”“催化器”与“服务枢纽”的关键角色,加快推动技术应用落地与产业生态培育,切实保障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以务实行动彰显广西金融力量的政治担当。
推动数智赋能转型,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构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担当。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天然优势,锚定区域经济特色与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书记领办+跨部门协同”双责任制领导小组,明确将服务人工智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核心战略,围绕“资金精准供给、服务专业适配、风险可防可控”三大目标细化实施路径。制定符合广西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实际情况的金融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围绕“足量资金、优质服务、稳步发展”的目标将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正式确立为核心战略。推动数据管理能力升级,加快研发专属智能风控平台,通过构建技术演进评估模型、现金流动态监测模块,破解“技术价值难评估、企业资质难判断”的行业痛点,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画像。
打通数据壁垒,精准企业“画像”。依托扎根当地的优势和平台,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推动集约化政银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归集税务、社保、知识产权、海关等多维度政务数据,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深度学习算法,模拟学习客户历史融资行为、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趋势等多维度数据,预测客户未来融资需求规模、期限、用途等,为精准挖掘融资需求提供基础。同时,推动制定统一安全的数据接口规范和使用规则,建立面向南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及重点产业园区内企业的数据授权共享机制,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提升风控精准度和融资效率。
共建产业生态,实现“全链协同”。通过对国内同业机构优秀人才培养经验的学习与转化,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在本行战略目标基础上创立分层分类、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金融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育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联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证券、保险、融资担保等机构共同成立“AI金融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覆盖研发、量产、市场拓展、上市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优化政策配套,强化发展势头。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服务同质化竞争,地方财政应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对服务人工智能产业成效显著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予以倾斜,形成更为高效的“补偿-回馈”机制。设立自治区级人工智能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对早期信贷损失给予适度分担。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及项目推送机制,由主管部门定期向地方性商业银行推送重点支持企业及项目名录,实现融资需求的精准触达和高效响应。
践行金融为民宗旨,铸造实体经济“防火墙”
将数据智能化分析充分运用在金融风险防控理念中。通过风险评估模型的全面智能化重塑,推动广西构建更为全面的风险数据采集体系,整合内外部多维度数据并分类分级向社会公众提供与使用,通过数据接口对接、网络爬虫技术等方式,实时获取各类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清洗、整合与标准化处理,形成统一风险数据池,为风险识别提供全面、准确数据基础,更好实现企业真实价值“可预可见、可评可估”。
建立数据智能化风险预警、防控顶层统筹机制。当前广西各家就金融风险识别和管控力量较为薄弱,存在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成效参差的状况,如能设立统一顶层的金融风险智能识别系统,当客户交易行为触及预设风险指标阈值时,系统自动提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人员作出反应。通过顶层统筹机制,金融机构可提前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如调整信贷额度、加强贷后管理、要求客户增强担保等。例如,某企业因市场价格波动,经营现金流出现紧张迹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银行迅速与企业沟通,协助企业制定应对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还款计划,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制定符合广西产业特色的人工智能企业评估指引。推动建立自治区级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中心,突出“面向东盟的市场应用潜力”“本土数据资源独特性”及“细分领域技术领先性”等维度,试点开展专利、算法等无形资产的动态估值和质押登记流程,优先在南宁、柳州等产业集聚区试行,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提供理论依据更强、标准化程度更高、地域特色更鲜明的评估依据。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设立“金融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地方性商业银行人工智能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重点支持行业大模型研发、智能风控系统升级,深化大模型本地化应用,建设“广西金融AI实验室”。构建技术合作生态,推动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央企、领军科技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纳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孵化器体系,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
强化监管机构对产品创新辅导机制。设立金融AI监管沙盒并选取符合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对跨境金融AI、科创贷款AI评估等创新产品实行“容错监管”,明确算法审查、数据隐私保护等标准。完善AI风险管控体系,指导地方性商业银行建立AI算法审查委员会,定期开展模型公平性测试与数据安全审计,通过搜集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优先AI产品创新经验,指导构建跨机构金融欺诈智能监测平台,防范系统性风险。健全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城商行探索“AI+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将金融AI服务纳入城商行绩效考核体系,对服务科创、跨境、绿色领域的AI信贷产品给予风险补偿与税收优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